前言
◎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台湾台北志莲精舍
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廿八日 ~ 一九七五年一月七日
各位大德、善知识,各位护法、居士:
在没讲经以前,我要向各位说一说,我讲经这个方法和其他人有多少不同。有什么不同呢?其他的法师讲经是一人讲经、众人听经;我这个讲经呢,带着两个帮忙的,在没讲之前叫旁人替我先讲三分钟至五分钟的时间,先用英文,然后他自己翻译中文。那么各位不要着急,慢慢地来听一听他们用英文来说法。
那么一开始的时候,由这一位恒由他先讲三分钟至五分钟的时间。等我讲完了,由这个恒具他再来讲,也是三分钟至五分钟的时间,那么前后是十分钟。为什么要这样呢?因为我的宗旨是要提倡提拔青年人来做弘法的人才,我愿意培植佛教的新血,把佛教过去这个专制的习惯、独裁的这种行为,要把它改善了,那么要学这个世界民–主国家这种自–由平等的方法。我的志愿就愿意栽培佛教的新青年,这是我一点点的意思。所以你们各位现在不要着急,他们所讲的都比我讲的好,可是他们讲的少,那么现在可以叫他们讲话了。(编按:宣公上人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二日,率领早期两位三步一拜的美籍弟子恒具、恒由,前往台湾、香港、泰国、印度、锡兰、新加坡、越南、日本等地弘法。恒具、恒由为祈世界和平,于一九七三年由三藩市三步一拜至西雅图,创美国佛教史上第一次三步一拜的先例。)
南无常住十方佛
南无常住十方法
南无常住十方僧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南无佛顶首楞严
南无观世音菩萨
南无金刚藏菩萨
〈净行品〉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中的一品,若要讲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这经名,那要很长的时间,现在因为时间的关系,就不讲经题。至于翻译这部经的实叉难陀法师,是唐朝时于阗国精通三藏的沙门,现在也没空详细讲他。
现在要讲的是〈净行品第十一〉。净,是清净,清净是对着染污而言。要是染污,就是不清净;清净,就是不染污。什么清净了?身口意三业清净;什么不染污了?身口意三业不造恶业,这是没有染污。如果你身口意染污的话,就是凡夫。那么说:“二乘人已经得到无漏了,他也是清净吧?”不是的。二乘无漏是无漏,但是没有利他的这种德行;因为没有利他的德行,所以谈不到真正的清净。这个清净行就是菩萨行,菩萨所修行的。大乘的菩萨既能自利,又能利他;既能自觉,更能觉他,所以他修这个清净的行门。这种清净行门,是所有修道人都应该遵照去修行的。
在这一品里,有一百多个愿,这些愿都是为众生而修行,所以这是大乘菩萨所修的一种行门。净行(音横)也可以读成净行(音形),就是修行,你去做。在这一部品前讲的是“信解门”,而这品就是“修行门”了。你光信、光明白,若不修行,那也是没有用的,佛教是要躬行实践,老老实实去修行的;是要自己修行,不是叫人家修行,自己不修行。我们每一个佛教徒应该特别注意,特别着眼这一点──应该自己去修行,不是叫人家修行,我不修行。要自己躬行实践,以身作则,老老实实地去修行,不用任何手段,任何虚伪的宣传,就是事事求实,实实在在地依法修行;知道一点就行一点,知道两点就行两点,不是知行不合一的。
中国明朝时,有位王阳明先生讲“知行合一”。他说你为什么不行呢?就因为你还没有知道;你如果真知道,没有不行的。真知就能真行,真行才是真知,这是“知行合一”这种学问。那么这种学问,虽然它是儒教的道理、学说,不妨把它借来用到佛教的道理上。在佛教,如果你只注重理论,虽然可以讲得天花乱坠,地涌金莲,但是不实行,这就像什么?就像说食数宝:
终日数他宝 自无半钱分
于法不修行 其过亦如是
好像银行的出纳员每天数钱,不知数了多少,但即使数了一天,也不是自己的,是替人数钱的。所以说“终日数他宝”,一天到晚,数他人的宝物,但“自无半钱分”,自己连半钱那么多都没有。“于法不修行”,在佛教里,你若不修行的话,“其过亦如是”,就和那个数宝人一样的。那么说食呢,也是一样的,譬如你说这个饭好吃,这个菜好吃,又这位黄代表在新店买那个什么锅贴,什么大饼啊,能放两个礼拜也不会坏,又可以做汤吃。你单单这么说,若不真实去吃,那是没有用的。这说食、数宝都是同一道理。
佛教的道理是最高无上的,所以说“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”,不容易遇,不是不容易遇,就是不容易行。遇,还比较容易,就行是很不容易的。“我今见闻得受持”,受持是行,就是修行。“愿解如来真实意”,我愿意明白佛这真实的道理。为什么愿意真明白?就因为要老老实实去修行,你真明白了才能老老实实去修行。
那么〈净行品〉,就是出家人所应该遵守的一种法规,出家人所不应忘的一种准绳,这是一定要遵守的;因为你遵守这种的方法,才能到彼岸,才能成佛。所以从出家到觉悟成佛,都是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。那么这部经前边所讲的信解,就是明白了;这一品就是要去修行,要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,这是这一品的意思。“行”就是你所行的;你所行的要清净,不单一种的行要清净,种种的行都要清净,所以有一百多愿。
在这一百多愿里边,有二十个“云何”;二十个“云何”里边,又有十一段;在这十一段里边,每一段又有十句;合起来是一百一十种的愿,一百一十种的德。第一段,明“三业离过成德”。三业是什么?就是身口意三业。我们人修行不要向旁的地方去找,就要自己回光返照,修我们的身业清净,没有杀盗淫;意业清净,没有贪瞋痴;口业清净,没有绮语、妄言、恶口、两舌。本来这一些事情,学佛法的人差不多都懂的;但是都懂,所犯的毛病就是都不能清净。你要能三业清净,身无失、口无失、意无失,都没有过失了,三业清净,这就是修道人最要紧的。
身有三恶:杀、盗、淫。我们要将杀生改成戒杀放生,为什么要戒杀?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,我们认识上天的好生之德,所以就要戒杀。再者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皆堪作佛,我们如果杀了一个众生,就等于杀一位佛一样;能这样想,就不会杀生了。还有众生都是好生恶死的,无论大小的众生都愿意活,不愿意死。你看蚂蚁那么小的东西,见到人都赶快跑;可惜它没有火箭,若有火箭,见到人它也会坐着火箭到月球里去,就会跑得那么远!虽然它没有火箭,也要逃之夭夭,跑得很快的。
我们人身上有虱子,在南方人这个虱子很少的,因为常常沐浴,常常洗衣服;在北方天气寒冷的时候,冬天不是常常沐浴、洗衣服,衣服里就有很多虱子生出来。你把衣服一脱下,这虱子也就跑得很快,要躲藏起来。为什么它这样?就因为它好生恶死,这么小的动物,这么小的畜生都愿意活,不愿意死!各位想一想,由这一点我们人都应该戒杀放生。
古人有几句话说得很好:
千百年来碗里羹 冤深似海恨难平
欲知世上刀兵劫 试听屠门夜半声
“千百年来碗里羹”,这千百年来,人人都做一碗的羹汤,这一碗羹汤不要紧,但是“冤深似海恨难平”,这里头的怨恨、仇怨,好像海那么样深,这个恨不容易填平。“欲知世上刀兵劫”,你若想要知道世界上战争从什么地方来的?“试听屠门夜半声”,半夜的时候,你去听一听屠宰场是个什么声音;不是猪哭起来,就是羊叫了,再不就是牛哭起来。这样看来,这种的冤气越结越深,所以就结成世界上战争的浩劫。这个道理是很浅的,可是也就因为很浅,人人都不注意,
忽略了;忽略了,就造成浩劫。这是一个杀的问题,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戒杀。
盗,“不告而取,谓之盗。”古来廉洁的人,“一芥不以予人,一芥不以取诸人。”一芥就是一根芥草;一根芥草也不随便送给人的,也不随便去拿人的一根芥草。他为什么这样?就是廉洁自守。廉洁自守就是自己要干净,干净也就是净行了,这廉洁就是净行。廉洁自守的人是这样的──不随便要人的东西,不随便送礼给人,也不随便受人的礼物。这是很清高的人有这么一种的行为;反之,就是不清高,但也不要太过了。“盗”字,就是不告而取人家的东西,你没有告诉人家,就拿走了,这就犯盗。譬如别人的东西,你或者没经过他的允许,就拿来送给人,这也是犯盗的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华严经全文及白话文讲解 » 华严经净行品读诵